top of page
作家相片驊君

MZ世代必備-MBTI行前說明

「嘿~你的MBTI是什麼?」、「你是I人還是E人?」、「天啊~你真的很像T人!」相信你對上述對話對並不陌生,這是近年爆紅MBTI測驗延伸的問候語,不論是見面時的破冰話題,或快速形成對彼此的第一印象,也廣泛地被運用在求職、人際與生活等層面,不禁讓人好奇MBTI的來頭!


MBTI又稱「邁爾斯-布理格斯性格分類指標」(Myers-Briggs Type Indicator),由美國作家Katherine Briggs與女兒Isabel Myers以心理學家榮格理論為基礎,所設計的性格分類測驗,從能量態度(外向E/內向I)、資訊蒐集(感官S/直覺N)、判斷決策(思考T/情感F)與行為模式(判斷J/感知P)四面向,歸納出16種人格類型,如:ISTP、ENFJ等。


MBTI測驗對個人的影響力,除增加對自我探索議題的關注外,也創造反思與彈性調整的契機。然而,許多人會好奇「如何判斷MBTI的準確性?」、「哪個類別比較好?」、「我的結果跟實際不符怎麼辦?」,就讓我們來聊聊吧!


想像我們用不同廠牌的體重機測量,得出的數字會有些誤差,但若每台機器測出的數字皆呈現上升趨勢,則可合理推論體重確實有增加,而定期使用同台機器測量,將可得到更具參考性的結果,但也需留意測量結果會受到內外在因素相互影響,如:身體狀況、氣溫、測量時間等。


上述概念可類推到MBTI測驗,差異為人格屬發展歷程中相對穩定的特質,較少機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劇烈變化,因此一份有實證基礎和良好信效度的人格測驗,是有其參考價值的!此外,在安靜放鬆的狀態下據實填答,也有助於測驗結果更貼近真實情況、類推到日常,若發覺實際上與結果不一致也別擔心,人格是多樣且複雜的,每個特質與模式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與功能。


人格的養成受到先後天因素影響,在多元面向交互作用下,以動態平衡的方式運作,形塑個人獨特性與行為模式,沒有好壞之分,更無標準答案。MBTI測驗結果主要反映我們在該發展階段表現出的特質類型,可能隨著生命經歷有所變化,非永久固定也非作為診斷用途;更重要的是,要留意避免因此產生預設立場而侷限個人發展,例如:假定ENTJ應具備自信、強大的特質,忽略他們也有脆弱的一面、或認為I人無法擁有E人的社交能力等。


鼓勵大家以開放的心態看待MBTI人格類型,將其視為認識自我的管道,幫助我們看見個人優勢、探索調整方向,或作為社交場合開啟話題、尋找共通點的工具,創造機會讓對方透過實際互動認識你,也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!



12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